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介绍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书写步骤,其重点和难点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本节课完成了化学用语的教学,使学生学会利用化学式来表示物质之间的化学变化,并为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打下了基础。而且化学方程式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的教材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会用化学方程式正确表达一般的化学反应
过程和方法目标: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发现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通过学生合作探究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规律、认识规律和运用规律,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结合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的教学,让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克服书写上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过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式等化学用语,初步掌握了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和化学式的书写及含义。学生已经具备的“先备知识”,后继的学习要以此为基础,注意新知识与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运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可以进行预测。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根据“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启发”的原则,以反馈启发教学为主,兼顾问题讨论法和创设情景法。本节课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为了使学生在练习中感悟新知识,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让他们自己去观察、讨论、分析,培养其自主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本节课以组内合作、分组竞赛的方式展开教学,这样做的目的是创设学生参与机会,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思考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教学资源与教学媒体分析
本节课采用了多媒体、实验、卡片组合拼图及板书相结合的形式,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对本节课设置了3个活动,将完整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过程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跌宕起伏中逐步前行,体验科学探究的艰难和乐趣。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创设情景,引出课题:演示实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师问: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表示这个化学反应?学生写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那么化学方程式怎样写呢?
2、活动一:引出配平
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
组织学生板演,配平的必要性和意义,归纳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和配平的基本方法。
3、活动二:探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第二组练习:
-
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
(2)水通直流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进行总结,然后展示课件:
①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 (遵守客观事实)
②配平,将短线改为等号 (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③注明反应的条件、生成物的状态 (遵守客观事实)
4、活动三:根据信息尝试组合化学方程式
(事先为每组准备1个透明袋,每个袋上分别注明需要组成的化学方程式,袋内提供打印有化学式、反应条件等的卡片。3个典型的化学方程式)
第一组: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氧气
(内装卡片为KClO3、KClO、MnO2、KCl、O2、点燃、△、=、+、↑、↓、2、2、3等)
第二组: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内装卡片为:KMnO4、K2MnO4、MnO2、O2、△、+、+、=、↑、↓、2等)
第三组: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有效成分为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内装卡片为:CO2、Ca(OH)2、Ca(OH)、CaCO3、H2O、+、+、=、↑、↓等)
(学生活动〕:每组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写有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的卡片粘在白纸条上,并将各组的成果展示到黑板上。
〔教师活动〕:对组合过程进行观察和指导。
5反.思评价,巩固学习成果:
①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②在探究活动中,你有哪些收获和不足?
〔学生活动〕: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同学交流彼此的体会。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较好的实现了教学目标。学生以学习主体和探究活动主人的身份参与整个学习过程,通过探究性学习,他们不仅学到了化学知识,还能初步掌握探究化学的方法。整节课中用头脑风暴法来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3个学习任务进行小组讨论,相互启发、相互激励、相互弥补知识缺陷。最后展示环节,让学生体现到了成功的喜悦和收获的乐趣。